- 概要
- 历史
高邑镇(Gāoyì Zhèn) 面积37.79平方千米,人口28421人。镇政府驻南星路139号,邮编051330。[区划] 辖东关、西关、东南关、西南关、北关、北街、孙家庄、五百村、张家庄、候家庄、李家庄、王家庄、花园、南陈庄、王留村、秦留村、连留村、连移庄、马留村、寺家庄、东堤、西堤、小留村、大夫庄、曹留村,共25个村。[沿革] 高邑镇自古属高邑县。北齐天保七年(公元556年)县治移于此地,以后各代相继沿用,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。因公社驻地高邑城关,遂名城关公社。1996年合乡并镇时改为高邑镇。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属一区。1945年高邑解放后于此地建城关镇。1953年撤区建乡时,划出4个自然村建候家庄乡,其余仍属城关镇。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,属高邑公社,为北关管区、南关管区。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,于此建城关公社。1984年改为高邑镇。1996年撤乡合镇时,花园、城关合并为高邑镇。
大营乡(Dàyíng Xiāng) 面积46.20平方千米,人口30422人。乡政府驻大营村,邮编051330。[区划] 辖后庄头、前庄头、前哨营、后哨营、小庄、高家庄、河北村、塔张村、东大营、中大营、西大一、西大二、前坊册、后坊册、东邱村、西邱村、南邱村、后怀安、前怀安、后王村、前王村、东王村、破塔村、磨房村、东江村,共25个村。[沿革] 据查,明永乐初,朱、王、刘等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庄。相传,战国时期,这一带为燕、赵交兵之地。燕国在这里连扎三座大营寨。该乡为大营所在地以此得名大营乡。大营乡原为庄头乡、坊册乡,1996年合乡并镇时,并为大营乡。
中韩乡(Zhōnghán Xiāng) 面积33.79平方千米,人口23496人。乡政府驻中韩村,邮编051330。[区划] 辖中韩村、岗头村、马村、赵村、河村、故寺村、徐家庄、北陈庄、西韩庄、东韩庄、里村。[沿革] 据查,明“燕王扫北”之后,韩氏最早奉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。因西有西韩,东有东韩(遗址在马村村东,赵村村北),改村居中,故冠以姓氏取名“中韩”。韩氏念今已失传,而村名仍沿用。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属三区。1945年解放后于此地建河村区。1953年撤区建乡村,在这里建中韩乡、河村乡、徐家庄乡。1952年办互助组,1954年成立初级社,1956年建高级社。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,属高邑社,为马村管区,北陈庄管区。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,于此建中韩公社。1984年改为中韩乡。
万城乡(Wànchéng Xiāng) 面积49.70 平方千米,人口38664人。乡政府驻万城村,邮编051330。[区划] 辖万城村、城照村、南蒲底、西蒲底、东蒲底、石家庄村、谷行庄、懂家庄、田家庄、东林村、武城村、北焦村、西林村、榆??、牛家庄、西马闲、寺马闲、东马闲、西西韩、东西韩、东南岩、西南岩,共27个村。[沿革] 据查,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郭氏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建村。因该村地势低洼,面积较大,犹如大壕坑,故借此取村名为万坑村。清末,将万坑村改为万城村。之后,该村人口逐渐增多,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将万城村改称万城镇。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属四区。1947年土改,1952年办互助组,1953年撤区建乡时建立万城乡,辖6个自然村。1954年成立初级社,1956年成立高级社,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,建万城人民公社,辖46个自然村。1958年底并入高邑人民公社,属万城管理区。1961年规模缩小,划出13个自然村恢复万城人民公社。1984年改为万城乡。1996年合乡并镇时,把万城乡和王同庄乡合为万城乡。
西富村乡(Xīfùcūn Xiāng) 面积54.5平方千米,人口38664人。乡政府驻仓房村,邮编130127。[区划] 辖西富村、东富村、辛庄、仓房村、古城村、营儿村、贾村、南焦村、北渎村、西北营、东北营、西张村、东张村、西移头、东移头、宋家庄、南塔影、西塔影、东塔影、王家村,共20个村。
据查,西富村原名西监村,建于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。梁氏最先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。因此地系战国时期房子郡设立监狱的地方,该村占据西边,故借此按方位取名为西监村。“监”“菅”同音,后演变为西菅村。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县长杨及龙改西菅村为西富村。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属四区。1953年撤区建乡时,建西富村乡。1947年土改,1952年办互助组,1954年成立初级社,1956年建高级社。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,属万城公社管辖。1958年底并入高邑人民公社,为西富村管理区。 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,从高邑人民公社划出11年自然村,建西富村公社。1984年改为西富村乡。1996年合乡并镇时,把西富村乡和北营乡合并为西富村乡。